教育部日前公布了一系列教育改革试点区域名单,其中,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包含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和择校问题,探索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同意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的方法,试点地区有山东、湖南和重庆。
“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同意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显然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上学,二是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升学。应该说,历经多年呼吁和努力,前一个问题在不少地方已初步解决,但更大的问题接踵而至:因为高考考试报名实行“学籍+户籍”双重认定政策,流动人口子女没办法在流入地参加高考考试;因为各地教程不同,回老家参考又“水土不服”,甚至因学籍与户籍离别而无处参考。因此,此次教改的重点和难题即在于探索“异地高考考试”的方法。
但,将山东、湖南等选为试点地区,又让人费解。山东、湖南是人口输出大省,而非输入大省,重庆也是。教改理应选择外来人口较多的省市作为试点区,如何反将人口输出大省作为试点区呢?选择山东、湖南等作为试点区,困难程度确实会小不少,但如此的试点成功,并不具常见意义,做法也不具推广价值,一旦推广到外来人口集中的省市,仍然会遇见新问题、新矛盾而“水土不服”,如此的试点意义有限。
解决“异地高考考试”问题确实非常难。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考试,必然影响当地居民子女上学机会,进而影响地方态度和决策。但“异地高考考试”问题需要解决,有关改革应当迎难而上,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攻坚克难。只有选择外来人口较多的省市作为试点,才能在试点过程中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使试点成为推广的先导。想想看,假如此项教改能在北京、上海等地试点成功,何愁不可以顺利推向全国?
当然,不可以完全责怪教育部选择不当。今年上半年教育部曾下发公告,期望各地申报“异地高考考试”改革试点,提出改革策略。可能是因为申报的省份不多,特别是那些外来人口较多的省市不愿先碰这个硬钉子,最后教育部才不能已选择上述三省市作为试点地区。若果真这样,那样我觉得,对于这种可能有损地方利益的改革试点,试点安排不可以完全靠地方自觉,教育部应从改革实质需要出发,强制性安排什么省市作为试点地区,同时辅以配套手段,譬如依据非户籍高考考试生的数目,对试点地区给予高考考试录起名字额上的倾斜,以调动其改革的积极性。